研究生考研培训

考研经验有很多,哪些不能信

随着院校复试调剂等工作渐渐落幕,很多考研劲儿还热乎的学长学姐们就会网上分享自己的经验贴或者感受,而观看的人也不在少数。在这里要提醒23、24考研er们要学会仔细甄别这些经验贴,不要一股脑收藏。

1“不用太早复习”?

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后悔自己轻信了所谓的“考研复习战线不能拉太长——太早开始复习容易疲惫。”导致自己复习开始得太晚,不慌不忙地,专业课没有时间背了,政治更是来不及背,初试结束后才开始后悔……

>>>>>教训是惨痛的,为了不让自己初试结束后再去后悔,请大家一定要!!早点开始复习。如果

基础差,提前一年、两年复习也没有问题,只要能成功考上研究生,谁又会在乎你复习了多久呢??

2 名校歧视本科?

从985或财经类名校的历年录取名单来看,多数录取考生的本科院校都不是名牌高校。之前的文章中也给同学们分析了白名单院校,可以发现大部分名校还是不存在歧视的!

或许有人说,这个“歧视”是本校、外校考生相比较而言,本校考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或教师比较了解,复试中在与导师沟通和联系方面拥有信息主导权和优势,而且认为导师更加喜欢本校的考生。

大家的担心,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本科院校的动摇和不自信。其实考研是一场相对公平的竞赛,相对于是否出身名校,导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足够优秀就能够成为佼佼者。

当然,确实存在某些歧视的高校,同学们在择定院校时也可以多问问学长学姐。

3 笔记资料越多越好?

没有必要花费太多在购买学长学姐的笔记上。原因如下:

1. 考研的知识点部分相对固定,自己听课所记的笔记与往届生笔记相差不大,还能随心所欲加以标记,更加适合自己。

2. 《错题习》部分,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错题也不相同。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错题点,方便后期回顾查漏补缺。

3. 很多往届“上岸”考生记录的错题解题方法也与老师讲述相差不大,可借鉴性很低。

4. 还有的同学用不惯别人的笔记,看他人的笔记会有陌生感,可能需要付出理解的时间,即使“翻译”过来,自己也未必会用。

5. 每年的考试策略和出题习惯都在变化,往届积累的经验此次考试未必适用。

弄懂知识点没有捷径,就是不断地练习、练习、练习。自己做题听课再总结记忆会更加深刻,也会更灵活地运用。因此可以借鉴方法,但不必购买过多,仅做参考即可。

4 按照学霸时间表作息,你也能考上

考研时间有限,需要我们有详细的计划,争分夺秒。

但是每个同学复习方式有差异,那相应的复习计划就会有所不同,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制定计划。

不要拿着网上拷贝的、或者学

姐学长用过的时间表,完全套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5初试过了,复试联系好导师就稳了

1. 初试是研究生录取的敲门砖,复试拉开差距的可能性要小于初试,但并不意味着复试只是形式!很多学校在划定复试线的时候会按1:1.3等比例,有的学校甚至会突破1:9,因此复试逆袭的人特别多!

2. 虽然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复试内容,但由于大部分同学初试成绩都挺高,想要拉开差距就需要加倍的努力!

3. 复试联系老师并不是“稳了”的条件,很大程度上导师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复试笔试面试发挥。联系导师是锦上添花,不是保全必过。

总的来说,网上的经验贴繁杂,但我们的大脑不能乱。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优秀的内容纳为己用,记住,你永远不可能复制别人的成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1002043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