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研辅导

出国留学还是国内考研 剑桥学姐带给所有大学生的启发

2021的考研战场即将拉开大幕,网传今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422万,同比2020考研报名人数增加了81万!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考研的同时准备留学也渐渐成了一种趋势。

作为在国内考研还是出国读研两个选择之中苦苦纠结,最后选择了出国的过来人,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两条路到底应该怎么选。

其实不管是选择国内考研还是出国读研,都意味着要继续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大家无非是在投资以及回报率上权衡利弊。

节省时间成本,选择留学

我选择出国读研一部分的原因也是想节省时间成本,国内读研少则两年多则三年,而像英国、澳洲、新加坡、荷兰、香港等很多国家和地区只需要一年,教育质量不比国内差。

大家都明白时间就是金钱这个道理,出国读研相对来说节省了两年时间,且不说两年里是不是能跨越阶级,走向人生巅峰,单单说一下求职,如果你是老板,面对两个学历一样,一个刚毕业一个有两年工作经验的人,你会聘用前者还是后者?

更何况国内的就业形势对海归是很友好的,国内有数据表明,82.5%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出国读研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在以后求职中得到部分优待,何乐不为呢?

再说最现实的金钱,出国读研的花费比国内读研高出许多,我去伦敦读研

,一年花了40万人民币,是我在国内读研同学的几十倍。

但如果你问我这钱花得值吗?我会告诉你非常值,首先就是我去到了QS排名世界前十的学校,而我本科的同学在国内读研基本上都去了比较普通的985/211院校,那么从学历的含金量和认可度上来说,我已经胜出了。

至于网上关于英国一年制硕士的质疑声,曾经也是我的担忧,但当我去了英国读研后,才发现自己多虑了。

英国一年制硕士虽然只有一年,但这一年是高强度高密度学习的一年,没有很强的自学和自律能力并不适合出国读研。我周围的同学都是来自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让我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不想落后于人。最忙的时候,我过着一段教室、图书馆、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课余时间基本都在预习,复习,再预习,再复习中度过。

国内研究生一般一年只上30周左右的课,平时假期也很多,光是寒暑假就足够让我羡慕了!而英国一年制硕士课程设置非常密集,一般一年要上45周课。

考试也和国内不同,英国的考试拒绝那些只有标准答案的封闭式问题,基本都是开放式的,需要学生多看书,有很全面的知识储备。平常不努力不学习的结果只有fail,临考前一周挑灯夜战就能通过的戏码根本行不通!

出国读研开阔眼界

我选择出国读研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增加我的人生厚度,拓宽我的眼界,开放我的胸襟。我敢说,如果我当初选择在国内读研,我的眼界、学习能力、自理能力、包容度都比不上现在。

出国读研我见识到了非常多东西。英国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我第一次去逛博物馆的时候,当这些在纪录片里的东西真实地出现在你眼前,我像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无法用语言来具体描述,总之真的是很奇妙的感觉。

我们学校的知名校友实在是太多了,经常会有很多大牛来做讲座、上公开课、Lecture、seminar、workshop……和大牛交流的机会多得不得了。我有过两周听了9个讲座的经历,这些guest lecture能让你视野飞升,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意思。

国内大学的老师,上课会一章一章讲授,考试大部分也是以应试为主,考前划范围、有一套标准打分标准。但英国不这样,英国老师只会引导答疑,不会把知识灌输给你,你需要重建你的学习方式,要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私下要花很多时间。但一段时间有高强度的输入和输出后,整个人也会有质的提升。

出国读研也让我飞速成长

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都有父母的保驾护航。在他们的帮助下,我几乎没走过什么弯路,我是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时常褒奖的好学生,是同学羡慕的对象,这一切有点儿像一条精致的康庄大道,但缺少了那么一点鲜活的生命力。

出国以后则一切都要靠自己,一个人租房子;一个人搬家;一个人买菜做饭……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让我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在异国他乡渐渐独立,让我

拥有一种把我放到任何陌生国家我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

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出国读研,虽然辛苦,但这个选择把我从原来的“象牙塔”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如果我没有做这个选择,我应该永远体会不到这样神色飞扬的感觉,感觉这个世界都是明亮的、灿烂的、触手可及的。

关注北美留学帝,懂留学,更懂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京ICP备2021002043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