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有教育管理学总论、教育管理历史思想和实践、教育管理的体制和机构、教育管理的法治和法律、法律和政策、学校人员的管理,学校教育的实务管理。
3.2红宝书
资料包含内容
专业课重点知识点笔记,这本书里面的重点非重点非常清晰
历年真题及答案,每年的考题重复率非常高,历年真题及答案非常重要
内容全面详实,涵盖所有考察题型
结合历年真题,时效性强
高分研究生上岸法宝,有一些成功的经验。
具体可以咨询课程顾问:小青学姐:qindgaky咨询红宝书信息哦~
3.3备考策略
我在备考过程当中,也深感到边工作边备考压力非常大的,每天都是在下班之后每天抽出来两个小时看书,非常能体会到大家备考非全日研究生的辛苦,如果大家真的自觉性非常的高,自律性非常的强,每天能抽出来两个小时看书,非常擅长背书,那你可以自己学习,如果自觉性不是非常高的话,完全可以采用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类型,比如小班课、集训营。
基础阶段
备考开始到六月底
把专业课的书都看一遍,不着急做真题,把知识框架弄清楚。
强化阶段
七月到九月底
全面理解,夯实基础,再把书看一下,最好能复述出来这些知识点
提升阶段
十月初到十一月底
区分重点,建立框架
这阶段其实完全可以做真题,边做真题边复习书本上内容,把两者做一个完美的结合。
冲刺阶段
十二月
疯狂突破,重点突破
考试一般都在每年的最后一个周末,这阶段的重点内容就是背真题的答案,把十几年的真题答案背一下,把书上的一些重点再背一下。
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制定出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计划
4、备考规划与管理
4.1经验分享
图源:网络
一幅图,完美的表达了我当时的心情,真想让一天从二十四小时变到二十五小时,甚至更多,甚至让自己变成两个自己。
之前从事英语教学方面的的工作,所以我在备考过程当中的英语没有怎么复习,最主要复习政治还有333和881。
在看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真题,有的放矢抓重点抓主流,因为我们未来一年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考试。
比如说这是我在备考当中做的一些笔记,当我看到夸美纽斯的教育管理观的时候,发现这几年都考到了,就会写下来,然后画上自己给他画重点。
当复习到校长负责制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把历年考过的内容都写上去,比如10年考了校长负责制
及其行使的管理权利,11年校长负责制的内容和制度保障,12年名词解释校长负责制,15年校长行使的管理权利,16六年校长负责制的基本内容,19年名词解释,把这些考点都写在书上的话。
4.2时间规划
我的经历,仅供参考:
6月:决定考研、收集资料
7-8月:政治(打基础、做习题)
9-10月:333教育综合(打基础、做习题)
11月:881教育管理学(打基础、做习题)
12月:各科冲刺(模拟题、预测卷)
六月:刚开始对考研不了解,在备考开始的第一个月用来搜索信息,搜集信息,也问了身边的研究生朋友关于一些基本的信息。
七、八月:主要用来复习政治这门课,用两个月把基础过了一遍,毕业之后很少有人会看政治书,夯实了一下政治方面的基础。
九、十月:复习333教育综合,这门课考试内容是相当庞大,相当复杂的,它包括四部分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还有教育心理学这四个模块哪个都不简单,哪个内容都不少。我是把重点放在了教育学原理上,因为其他同学建议主要考这个,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没有放太大的时间和经历,教育心理学虽然我是用了很多的时间来看,但是教育心理学是非常难的。
今年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考了40分选择题,一定要四部分同等看待。
十一月:用一个月的时间,把881这门课这本书给复习,因为和333教育综合比起来,这门考试的考试内容是非常少的,所以我用一个月时间结合真题把这一门课复习完。
十二月:开始冲刺阶段,政治买了考研的肖四、肖八,预测的考试题,333和881两门专业课背真题,把过去十几年的真题答案天天背。
注:如果你非常擅长某一门的话,比如说你擅长英语,或者政治,你可以晚开始,但如果这四门当中你没有一门是特别擅长的,建议你早点开始复习。
建议大家:
边工作边备考,每天至少抽出两小时时间看书。
尽早开始,5月份之前开始最好。
可以按科目复习,也可以一起复习,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与策略。
利用好周末和假期。
4.3 心态管理
一定要相信自己。因为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之前预测题做不好,崩溃,但是在考试的时候确实发挥好了,大家可以找一下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聊天,适当的缓解一下自己的压力,有一定的压力是有好处的,但不要让压力累积的太多。
问题答疑
非全日制和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在2017年之前叫做在职研究生,学完之后只发硕士学位证,但是没有学历证。
严格来讲,你学完研究生之后还是本科学历,但是拿了一个硕士学位,在职研究生专业度和认可度不是很好,不是很高。
最近几年,国家鼓励边工作边学习这种形式,所以从2017年开始出台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政策,它的要求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要有相同的学习标准、相同的毕业要求,然后用人单位,社会也不得区别对待这两种研究生。
所以在2017年之后,在职研究生基本上就没有了变成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在理论上的含金量和认可度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