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硕士研究生复试开始,我校今年的复试在形式与内容上都进行了有益的创新与探索。
“体检式”面试新颖公正
在国际经济研究所复试考场,记者看到挂有“外语听说”、“专业基础知识”、“综合知识运用”等标牌的房间外均有考生在排队。齐立巍在领到面试报到卡后,便站到了“外语听说”考室前。进入考室,他用英语向4名考官问好,随后从20余枚信封中抽出一道考题回答,并接受了考官的相关提问。走出“外语听说”考室,齐立巍又自由选择进入了其他3个考室。面试完所有科目后,他将签有各考室主考官名字的报到卡交给工作人员。
“真像经历了一场知识体检”,齐立巍长吁了一口气,“我进了4个房间,接受了十几位老师的面试,考题类型也各不相同。”按照考查内容分成几个组,每组由3至5名考官组成,考查学生的不同知识,这就是我校推出的“体检式面试”。
作为考官的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戴金平教授说:“‘体检式’面试不仅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各项知识和能力,而且考题均来自题库,难度水平相当,学生随机抽取,保证了考试的公平;考官在学生离开后当场进行背对背打分,由秘书加权平均得出成绩,杜绝了个人对考生分数的操控,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对于这样一种相对“复杂”的面试形式,考生们表示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对其科学性与公平性的认可。
“我觉得这种形式的面试不仅是一种考核,更帮助我们全面深入了解自身知识与能力,促使我们对欠缺的方面加强学习。”齐立巍颇有感触地说。考生王耀说:“由自己抽题对于每个考生来说都是公平的,能够让面试成绩反映出我们的真实水平。”
思想品德、动手能力全面考查
今年,学校不仅在考研复试形式上大胆创新,在内容上也注重全面性和针对性。复试中除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外,还强调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察,针对一些学科应用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报考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徐军在面试中遇到了这样一道题:“如果以后你要做一个研究项目,却无法自己完成,你会怎么办?”“我想我会找同学帮忙,向老师请教,依靠团队合作完成。”徐军回答道。
在商学院等诸多院系,团队精神、道德修养等综合素质成为复试考查的重要内容。考官有意识问一些情境性问题,通过考生的现场回答、肢体语言等测试其思想状况、心理素质等。
在理工科以及艺术类,实验、绘画、设计等方式被用来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生须用大约半天的时间来完成。报考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的毛红祥说,化学专业对实验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复试中的实验环节是对我们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验中的一种有效检验。
今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还加强了对学生本科阶段学习成绩、科研活动、课外实践等的审查,将其作为录取与否的重要依据。
从源头保证培养质量
无论是复试形式的创新,还是复试内容的多样,都体现了南开在加强研究生复试制度和考试制度科学性方面的有益探索。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考研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学校要求各学院根据学科性质,自主设置考核内容,探索、改进、完善新的复试形式,使之更加科学、公平、合理,能选拔出真正有研究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多项措施规范复试制度,如成立领导小组,复试过程公开、亲属回避等。
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佟家栋说:“初试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和概括分析能力,复试则要坚持对考生德智体全面衡量,不仅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对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动手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择优录取。通过‘体检式’面试等形式,选拔出高质量的学生,才能保证我们培养的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学生培养过程的一个重要起点。对研究生复试进行创新性改革,正是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打下了基础。”
原载于《南开大学报》9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