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学生:“舆论反转、主流媒体责任、议程设置、沉默螺旋……”
学科使然,新传考研非常非常看重新闻热点,热点分析类考题更是每年各新传院校的考察重点。最近在整理你们20级高分上岸学长学姐的经验帖时,也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日常关注热点、做案例积累的重要性!
但小铎经常收到学生复习反馈说自己还不会分析热点,拿到热点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分析,更不知道如何运用到答题中……
近两天引爆舆论的女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正好是一个绝佳的新传热点案例,小铎就以此为例,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日常热点分析的思路和套路!
一般来说,热点分析可以“两步走”
即:事件回顾+结合新传理论分析
PART 1:回顾一下事件
5月30日早6:43
广州某学校一家长在发布微博称自己女儿被教师刘某体罚,并且在个人微博上放出了带血的校服、打码的孩子图片等,瞬间点爆舆论,引发网友热议,之后事件不断发酵。
大多数网友都在讨论教师体罚的问题,其中有学校老师、家长,众说纷纭。也不乏有网友站出来“补充事实”,称教师刘某就是爱体罚、经常殴打孩子、甚至“喜欢说黄段子”等等,同时也有理性网友出来质疑照片真实性。5月30日在众说纷纭和网民的讨论中过去。
(▲图来自微博)
5月31日(今早)
@广州白云公安发布警方通报,称发帖人承认自己为扩大影响编造谎言,展示的带血衣物上实际上是化妆品和水,接诊医院表示,在就诊过程中患者及家属都没有提及哮喘病史和吐血的情况。同时,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发帖人有雇用相关人员进行网络炒作的证据。此通报一出,舆论哗然,又一次的舆论反转让众多参与其中的网友大跌眼镜。
学姐提醒,事件回顾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完整分析各方态度观点、比较重要的传播节点也要列出来;
其次,在提取相关信息时,要注意条理性和系统性,以时间和事件发展为脉络;
再次,要有新闻意识,要素提取要齐全,5W要尽量包括在里面,当然也和实务写作一样要有所侧重;
最后,注意语言的简练,因为考场上时间和篇幅都有限,事件回顾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我们的重点,在合适的篇幅中,要有重点地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甚至有时候只需要用1—2句话。
PART 2:提炼和梳理
在大致回顾完事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根据事件的发展进行热点提炼和观点梳理啦。这一点也是很多小伙伴最头疼的一点,其实很多小伙伴不是不了解其中的理论,只是不了解怎么分析才能拿到高分。针对这个问题,芋圆学姐总结了几个要点:
首先,答题点贵精不贵多,可能一些同学看木铎写的热点分析比较全面,担心答题时做不到这么全面。但其实,考场上并不需要这么多点,重要的是利用理论把事件分析清楚,(当然,木小铎每次为大家写的很全面另当别论,那是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多个角度;)
其次,分析时不能仅仅站在事件本身,要适当发散,展现专业素养。不论是平时积累的类似案例,或者是论文中的相关理论,只要合适,都拿来用;
最后,条理清晰很重要。考场上论述题老师肯定是囫囵吞枣地看,所以每一点之前有一个中心句,点与点之间的条理逻辑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着老师的打分、理论梳理可以按照定义、特征、成因、反思几个点来写)
本次教师体罚事件为例,其中比较明显的、容易提炼的就是反转新闻、舆论反转等,围绕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有这些分析。
(▲分析框架)
1、舆情反转:是一种新闻传播现象,是指随着新闻事件的真相和细节的逐渐披露,公众的态度和意见发生截然相反的反转,公众舆情的矛头指向也随着发生转向。
“女教师体罚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反转新闻,在家长发布教师体罚孩子的微博后,公众情感普遍在同情孩子,批评涉事女老师,更有不理性的个体对整个教师群体发起攻击。然而,在今早警方通报出来后,群众的态度发生了180°转弯,大多矛头指向了伪造信息的家长。这样的反转新闻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受众在复杂的舆情包裹下,很难做出理性、正确的认知反应;
2、反转新闻特征:具备传播主体复杂化、真相呈现碎片化、受众认知反映强烈化三个特征。
在“女教师体罚事件”中,舆论涉及的主体十分复杂,除了主流媒体、地方传统媒体外,率先引爆舆论的是家长的一条关于孩子吐血的长微博,在事件发酵过程中,不断有身份不明的网民自称当事人站出来发生,也有网民从理性角度分析事件,其中复杂的舆论主体让整个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人们难以判断不同主体提供的信息真伪,从而导致舆论的反复;
真相的碎片化是第二个特征,在反转新闻中,新闻不会首次就完整地呈现给受众,而是会随着事件进展不断更新,在“女教师体罚事件”中,仅仅一天事件,舆论就随着官方通报的发布直接反转,每一次真相的揭露都可能让事件走向不同的岔路;
最后是受众反映的强烈,在“女教师体罚”事件中,由于家长放出的带血照片极具冲击力,一瞬间点燃了受众的愤怒情绪,再加上其文中强调“多次反映无果”等,点燃了受众心中对官方的不满情绪,在官方通报后,网民感觉到受人利用,更是怒不可遏,其中受众的认知往往是情绪化的。
3、反转新闻发生的原因:传播主体多元化、把关作用缺失;后真相时代传播诉诸情感;群众化传播左右个人思维;受众缺乏理性。
首先,传播主体多元化,在“女教师体罚事件”中,传播主体不仅多,并且非官方声音异常嘈杂,引爆舆论的是个人微博、后续讨论的也以个人账号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传统媒体也有介入,但出于谨慎处理的原则,传统媒体发声不多,舆论引导上比较弱势;
其次,后真相时代诉诸情感的传播,家长发出“带血”衣物照,在微博中痛诉自己的孩子有多脆弱,将女教师竭力塑造成一个魔鬼般的形象,而事实又是歪曲的缺乏的,这种饱含情感的信息比冷冰冰的真相更能得到受众的关注;再次,个人在群体包围下的“回声室效应”中,观点相近的信息被不断重复,5月30日一整天,网络上关于教师体罚的信息不断被发出,有与事件相关的,也有其他学校声称自己也被体罚的,在这样的渲染下,老师群体似乎成了众矢之的;
最后受众理性的缺乏在这个事件中可见一斑,该家长微博中其实有许多一点,也缺乏官方的回应,但很多受众仅凭一腔热血就发表见解,主张正义,这正体现了受众在整个事件中理性的缺失。(强调:小铎知道关于此次受众理性与否,每个人从不同侧重点出发有不同观点。芋圆学姐仅从”警察未通报前,大部分受众相信了此事且出现了群体网暴 教师及质疑的人“这一结果和为了考场答题角度做了这个判断哈,大家可以有不同观点滴~)
4、反转新闻的启示:主流媒体关键时刻不失声;媒介从业者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提高受众媒介素养。
首先,在信息更迭速度以秒记的今天,主流媒体在引导舆论上需要更多技巧,以此次事件为例,在舆情发展尚不明晰的阶段,新京报等传统媒体就有相关报道,比起自媒体,用词更严谨,态度更保留。
官方通报出现后,新京报我们视频立刻用短视频梳理事件来龙去脉,揭露真相;其次,作为新闻人,从业者要时刻坚守新闻伦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今天,更要用好我们手中的麦克风,及时、理性、准确地披露信息;最后,普通受众在看新闻时,不能仅凭碎片化的信息去判断对错,而应该冷静、理性思考,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在这里芋圆学姐再次提醒大家,无论是事件回顾还是理论分析上都不要篇幅过长,要把握好度。因为实际上在考场上时间有限,小伙伴们一个点一两百字即可。
PART 3:热点分析的万能套路
在热点分析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找合适的理论。这一点是很需要同学们平时积累,只有在平时厚积,才能在考场上薄发。当然你们的芋圆学姐绝不会这么残忍把这几句话一丢就让小可爱们自己去摸索的,接下来就是本文最干的干货:当当当当!万能热点分析套路来啦!
热点分析套路简析
一、理清事件脉络:
有重点地树立清楚前因后果、各方态度,其中代表性的节点等等,前面写过这里不多写
二、热点提炼方向:
实务方向 (1)各种媒体表现,主流媒体表现如何,自媒体起到什么作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个人和自媒体的反应往往可以成为答题的点。
(2)新的媒介样态:例如两会报道中可能会有VR直播、vlog等,新的报道形式有什么样的优缺点,会给整个媒介带来什么样的转变,这些都是可以关注的点
(3)主流媒体如何引导舆论:主流媒体如何提高四力是近年的热点,也是很多热点事件中都会涉及到的点、议程设置等也可以结合答下
(4)媒介伦理:新闻专业主义等,在采访、写作,进行新闻活动的过程中如何谨守底线。
传播学方向 事件如何传播发酵、传播节点、这里可以结合一些传播学理论,例如比如常见的意见领袖、两级传播、使用与满足、受众理论等都是比较常见的,用途也很广泛。
传播学各个学派的理论我们要有充分的了解,经验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的公共领域理论;政治经济学派的文化霸权论、受众上评论、文化研究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等等,脑子里有系统的理论,才能真正融会贯通。
引入热点理论 本文中的反转新闻、后真相等都是近年的热点理论,相关研究也不少,此外,身体传播、健康传播、场域等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
PART 4:学姐给你打个样
以下芋圆学姐结合上面几个方向,再具体分析一下这次的“女教师体罚事件”,给各位小伙伴打个样。
一、事件脉络梳理:这里见上文。
二、热点提炼方向
实务方向
(1)新闻伦理方向
“女教师体罚事件”中,新闻失实、侵犯权利、导向失控等媒介伦理问题最为突出。首先,该家长在个人微博上发布的内容显然是失实的、同时,涉事女老师的个人隐私权、名誉权都受到了损害,舆论一瞬间导向对教师的口诛笔伐更是明显的导向失控;
(2)主流媒体
面对当下更为复杂的新闻反转,主流媒体必须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些列专业的应对机制,
首先,要做好新闻信息的把关评估,对已掌握的事实证据进行把关纠错,报道的遣词造句更加谨慎,其次要做好事实的澄清,利用官方声明及时补充事实,“女教师体罚”事件在官方发布相关声明后,及时跟踪调查,例如官方通报中提到了家长有雇佣网络炒作团队的证据,那么主流媒体就应该进一步跟进披露,最后要做好事件的总结反思,多方的介入让新闻不断反转,不少公众无法理清事件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主流媒体梳理事件,引导舆论。
传播学方向 在反转新闻中往往充斥着刻板印象:与性别相关的、与社会地位相关的、与强弱相关的,在“女教师体罚”事件中,人们往往认为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之间,老师是强势一方,因此会不自觉地同情孩子,实际上家长编造了事实,侵害了老师的权益;针对这些刻板印象,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媒介要提升自律意识。
热点理论方向
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各种状况”,真相本身不再重要,后真相时代人们更关心立场、情绪和利益。
“女教师体罚学生”事件中,人们的讨论都围绕着师生关系、对女教师的愤怒情绪等等,而对于事件的真相,却鲜有人关注,这就是后真相时代的典型特征,这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影响,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媒体公信力,滋生网络暴力,可以看到媒体在保持自身专业权威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政府的强制手段与受众不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的热点分析指导啦,学姐建议大家多做理论积累喔。热点分析其实没有小可爱们想象的那么难,做好平时的积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平时除了要注意积累理论材料、热点材料外,更要注意培养答题思路,以及专业术语的运用。准研究生一定要会用学术语言表达观点、分析时事。
最后,如果喜欢木小铎滴干货铺,别忘点上你的“在看”鼓励小铎喔~!
文献参考
[1]周雨坤.后真相时代下舆情反转新闻的分析与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7):52-53.
[2]尹彤.反转新闻的媒介伦理研究及反思[J].视听新闻与传播,2019,9:186-187.
[3]万旭琪.融媒体环境下主流媒体在反转新闻中的应对机制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7:43-45
[4]付凯迪.新媒介环境下反转新闻中的刻板印象研究.新媒体研究.2019,9:13-14[5]王淑一.后真相时代中反转新闻的思考.戏剧之家.2019.2:212-213
编辑︱芋圆学姐
策划︱阿离学姐
主编︱阿离学姐
总编︱元元学姐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